(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上海奉贤区周家村三航局S3公路新建工程项目部会议室内,一位长相憨厚,戴着眼镜的年轻技术人员正和同事为接下来的钢梁安装交流着工作思路,双方“你来我往”,气氛异常热烈。
这位年轻人叫袁扣峰,是项目的总工师。袁扣峰硕士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孚宝码头项目部担任施工员,师带徒关系确定后,大家都对袁扣峰投来“同情”的目光,因为他的实习导师是项目经理王伟,王伟“凶”名在外。
师徒二人的第一次见面便从“划重点”开始,“少贪玩”“多学习”“勤跑现场”“精练技术”“勇于创新”,这是王伟给袁扣峰提的一系列工作要求。这么多的“重点”让袁扣峰直挠头,直到后来王伟带他去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关心他适不适应工作环境、帮他制定学习计划、利用休息时间讲解典型施工案例,袁扣峰的心态才有了明显的变化。他开始喜欢上这位师傅,喜欢师傅的“严苛”。袁扣峰感叹说:“没有师傅的‘紧箍咒’,就没有我的快速成长。”
在上海嘉闵高架项目,设计承台基坑围护方式由于成本高、工效低,需要优化拉森钢板桩支护。实施前,须对拉森钢板桩选型和稳定性进行计算。王伟决定将计算任务交给袁扣峰。
袁扣峰盘算着用最深的基坑、最不利的地质情况作为模型进行计算,结果却也让王伟哭笑不得,因为按照袁扣峰的计算结果选材施工,成本比原设计还要高,显然不可行。
事后,王伟教导袁扣峰:“项目建设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技术方案除了安全、严谨,更要经济适用,实现效益最大化。”得益于王伟的谆谆教导,袁扣峰不断进步,从施工员一步步成长为工程部长、副总工、总工。
上海外高桥2号船坞改造项目,是袁扣峰独当一面的开始。2号船坞的3号配电站正下方有13根锚拉杆施工,不可避免要对地面进行大面积开挖,配电站要迁移作业。但业主要求不迁移配电站。为了攻克这个难题,袁扣峰多处拜访参建过船坞的前辈,还去相关船坞项目“取经”,经过研究,他提出拖拉管和顶管两种方案形成非开挖孔道再穿锚拉杆。循着方向,他最终锁定了激光导向的微型顶管施工法,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一同参与制定方案,成功将微型顶管技术引入拉杆施工。
在此后2年时间里,他先后完成了配电站下方锚拉杆微型顶管安装、西坞墙的锚拉杆中间安装等多项工艺创新改进,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三航局“合理化建议”二等奖,中建协QC一类成果。
如今,袁扣峰也开始带徒弟了,他立志要做师傅那样的“领路人”,培养更多的项目总工……(张艾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