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抢救一例因“肺栓塞”致心跳骤停的患者。在多学科协作下,快速诊断、及时溶栓,启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为后续的治疗赢得时间。经过四天四夜的“艰苦奋战”,ECMO成功撤机,患者成功转回普通病房。
命悬一线 患者血压和血氧突然“狂掉”
【资料图】
63岁的方阿姨(化名)勇敢对抗白血病六年,去年病情复发,今年三月,她来到深圳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进行治疗。3月31日晚上,方阿姨突发恶性心律失常,经积极救治,病情稍平稳后,转入ICU继续监护治疗。
4月1日清晨,方阿姨血压和血氧突然“狂掉”,医生马上进行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请呼吸内科、心内科、血管外科、影像科、血液肿瘤科全院大会诊,考虑方阿姨三年前曾有肺动脉栓塞、主动脉血栓的病史,具有极高危因素,这次急性肺栓塞可能性很大,专家一致认为“溶栓”刻不容缓。
白血病患者血小板特别低、溶栓易出现出血,但是“不溶会有生命危险”。征得家属同意后,医生冒着风险,在窗口期及时开始溶栓。
就在这期间,方阿姨突然心跳骤停,ICU医生马上进行胸外按压、肾上腺素静推,4分钟后,恢复自主心律。但方阿姨血氧极低,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维持下,仍无法维持生命体征,代谢性酸中毒,乳酸高达29mmol/l(超过正常值15倍)。
从早晨到下午,短短几小时,方阿姨命悬一线。全院专家再次紧急会诊,考虑目前病情危重,循环呼吸衰竭,有启动ECMO救治指征。但方阿姨有急性白血病病史,血小板极低,穿刺置管出血风险极高,与家属再次沟通,得到充分信任后,ICU宋志主任最终决定,紧急启动ECMO进行心肺支持。
当天是周六,部分ECMO小组成员休班,但接到电话召回,半小内所有人员全部到位,快速进行着准备工作。
生死徘徊 四天四夜打赢生命保卫战
管道预充、置管、连接、启动,当血液从体内缓缓引出,流经离心泵、氧合器,暗红色的血液变为鲜红色重返患者体内,ECMO这条生命延续通道终于被打开。
靠着ECMO的强大支持,方阿姨衰弱的心、肺得到了充分休息,循环呼吸逐渐稳定。在ICU医护人员不懈努力和精心护理下,经过短短4天,情况有了极大好转,顺利撤除ECMO机器。
4月7日,彩超提示:左下肢血管部分血栓形成。血管外科前往会诊,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肺栓塞”,血管外科任昊主任医师冒着风险,为方阿姨做了下腔静脉造影+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精准释放了一个过滤器,对下肢深静脉的游离血栓进行有力阻拦、捕捉,既能阻挡血栓进入肺动脉,又不影响静脉回流,撑起了一把安全“保护伞”。
4月9日,方阿姨成功拔除气管插管。
4月12日,方阿姨顺利转出ICU,回到血液肿瘤科继续治疗。
续命神器 死神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体外膜肺氧合(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 )是一种心肺生命支持技术,从血管将血液引出,通过机械泵在体外循环,然后再输回循环系统中。当血液引出体外时,血红蛋白被氧合,二氧化碳被清除。
当病人的心肺功能严重受损,ECMO堪称最后关头的续命“神器”。它代表了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危重病人抢救水平。
深大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宋志主任表示,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很快,团队要连续动态进行监测,及时精准调整治疗方向。这个更新速度,经常都是以分钟、小时为单位来算,需要丰富经验和严谨细心。此次ECMO团队的精准评估、精细治疗以及多学科协作救治,充分体现了全院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水平。
(原标题《六旬阿姨突发心跳骤停!“续命神器”ECMO起死回生》)
编辑 秦涵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董晓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彭相虹 王苏琦 文/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