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推理迷,迄今为止只看过福尔摩斯系列(没有看完全部),今年鼓起勇气看完了今村昌宏的《尸人庄谜案》、埃勒里·奎因的《希腊棺材之谜》、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谋杀启事》、《大象的证词》、《无人生还》、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魔法》。尼古拉斯·布莱克的《野兽必死》还没有看完。觉得还是写一下自己的感受,做一个完结。
(资料图片)
不知道什么是本格推理,只看过CSI之类的刑侦剧,知道如果想要破解一桩谋杀案,至少需要知道死因、嫌疑人,如何找到凶手,不仅需要有确实的证据,而且凶手自己也需要承认犯罪。以下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感受,纯属主观臆断,请专业人士见谅。
一部小说能够得到读者的喜欢,需要有特定的时代和读者。福尔摩斯系列之所以在现在还让人觉得很好看,归功于作者对人物的塑造:初次见面便准确描述出对方的职业和生活习惯、古怪但不令人生厌的个性、离奇的案件、惊险的追踪过程、旧伦敦的城市和生活风貌等描述,无一不让人在阅读时产生丰富的想象。我至今还记得看《四签名》时,描述死者可怖状态的用词和书中的配图、《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中对人们口中所述幽灵般的怪兽追捕时的惊险。在福尔摩斯系列中,读者与华生医生一同观察福尔摩斯办案,但是不知道他看到的那些细微痕迹如何在脑中逐渐拼凑成完整的犯罪过程。无所事事时的意志消沉、接到案件时的激动兴奋、陷入困境时的沉着冷静、与华生讨论案件时透露的关键细节等,虽然读者也如同华生医生一样不知道这些细节的意义,但是在案件揭晓时也会觉得合情合理。贝克街的侦查分队、哈德森太太、雷斯垂德等人物也为故事增添了很多乐趣。
《尸人庄谜案》的作者今村昌宏首次尝试侦探小说创作便获得了第27届鲇川哲也奖,获奖感言非常谦虚诚恳。他自认并非资深本格爱好者,对于自己的获奖,觉得“本格推理比我想象的要自由宽广的多”。《尸人庄谜案》的故事背景非常贴合现代,首句的“咖喱乌冬不是本格推理”便让人产生想要继续往下看的好奇。推理失败的抱怨“可恶,人这种东西从来不按照逻辑行事”,也多少道出了侦探推理小说的一些弊病。试想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会通过初次见面就准确描述出对方的职业和生活习惯,有多少人会精心设计孤岛、密室完成自己的复仇?阅读《尸人庄谜案》会让人感觉作者是站在读者角度写出的一部侦探小说:登场人物介绍、建筑平面图、简易好记的与人物形象相符的姓名,都是在降低读者的理解难度,试图让读者能够快速记住和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
《尸人庄谜案》通过引入「僵尸」作案这一看似奇幻的元素,为故事增添了悬疑恐怖的氛围,其中僵尸留下的感谢字条更是让人毛骨悚然觉得头皮发麻。僵尸的包围与紫湛庄形成的双重密室、僵尸围攻制造的时间紧迫感与连续的恐怖作案真的让人感到绝望。然而,作者却并非一味追求利用僵尸这个奇幻噱头使案件过于离奇,参加音乐节如幽魂般狂热无意识的人和喝醉酒摇摇晃晃走路的人也被形容为好似僵尸一般,僵尸是人类技术进步所产生的“自负的代价”。在叙述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为普通读者科普推理的常见术语和手法,让即使没有读过侦探小说的人也不会觉得理解困难。密室的破解也堪称一绝,符合现代生活并及其简单,如同《谍影重重》中Marie拿到账单记录一样。
故事也有对每个人生活环境的描写,试图为作案动机寻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也描写到大地震、父母离异、失恋会对人造成的伤害。在揭晓凶手之后,我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受,仿佛故事中的“我”是比留子同学故意带来参加聚会的。因为比留子明知道自己的特殊体质,为什么还要让“我”受到牵连?对于僵尸,啃食活人的血肉得以“死而复活”,对于复仇的人,“丧尸可以杀死两次”,都是一种诅咒吧。
会去看埃勒里·奎因的《希腊棺材之谜》则完全是由于在《尸人庄谜案》中所提到的,推理爱好会的入会测试问题。一对美国的侦探小说作家,写作风格上就非常不同。虽然同样地,为了降低阅读难度给出了登场人物介绍和建筑平面图,然而,作为一名中国读者,我觉得故事一开场出现的一堆人名非常难记,只是看登场人物介绍(并且不是按出场顺序介绍)非常难以理清人物关系,需要自己做笔记。这就非常难受了,读个小说还要不停记笔记。然而,阅读时能够明显感受到作者对于笔下故事的自信:一开场便描写故事场景和人物状态,完全不介绍人物,而是通过之后的对话逐一完善每个人的信息背景;父子侦探的设定,时不时自信的调侃和掉书袋,随口引用的哪国的哪句名人名言完全一幅自信傲慢吊打读者的感受。当然这只是我的感受,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与作者一样有大量阅读经验的读者可能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吧。这就好比大学教授与农民谈话,大学教授的专业术语农民完全不能理解,但是这些专业术语对于大学教授来说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普通,并不是刻意的卖弄知识,只怪农民没文化不能理解;农民对于农活和农作物的了解大学教授也完全不懂,但这并不妨碍大学教授去菜市场买菜吃饭。
然而,作者在故事发生中段也设置了一个让这个自信侦探吃瘪的情节,并且,回过头来看,这个情节的设置非常有趣和机智。故事整体非常简单,就是一大家子人对遗嘱丢失、遗产分配的问题求助于侦探,希望能够找到遗嘱,期间又发生了命案的故事。领带的颜色、色盲的老哥哥、是否真瞎、缠绷带的访客是谁、访客到底有几人都有谁、有几幅画、是真品还是赝品等等作者抛给读者去解答的问题在阅读过程中确实很考验脑力。终于,读到了挑战书,充满自信的去挑战作者,去除掉迷惑性的无关线索,只考虑遗产的最大受益人推断出所有的可能,还是被无情吊打,完全感受到作者那充满恶意的溜读者行为。但是作者其实在开篇就已经说明了,人性是有各种可能的,谁知道现实生活中是否有人会这样做呢。
谁能说清动机?说清感情的冲动?说清思维的过程?
我会觉得这样的结果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可以,为什么偏偏是这个人。我甚至很阴暗地觉得奎因父子隐瞒了案件的真实过程,做了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这些也都是我自己个人的理解罢了,过度解读只会让自己陷入无穷的怀疑,还是尊重作者的本意为好。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个可爱的女士,我有时会觉得她笔下的人物过于絮叨,无关的描述过多,但是也会觉得她这样的描写很真实。她这样不厌其烦地描写对话、人物的日常行为,也许正是对自己所处时代、生活的点滴记录,想要记得那些生活中遇到的有趣人物。《大象的证词》中,奥利弗太太通过一项委托,走访了一大票故友。有四顶假发的玛格丽特夫人,与有四顶帽子的奥利弗太太何其相似,与阿加莎是否也相似?
“你有没有想过,”赫尔克里·波洛说,“想要找出真相会非常困难,几乎不可能。”
......
"我将告诉你我认为在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谋杀启事》则像是奥利弗太太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的侦探小说,其中对于证人证词的不一致、记忆盲点、人容易被误导、欧美人物名字的昵称等设计的非常巧妙。《无人生还》的故事则充满了诡异,人为什么尽管受到死亡威胁仍然会想要独处,不同的人对于事实的看法等。似乎如果没有一卷录像带全程记录,没人能够说清楚每个案件发生时的真实情况。
而且就算有人知道真相,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
有些犯罪行为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
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魔法》则是我二度放弃过又重新读完的。第一次放弃是由于对占星术的描写,不想自己被带入到这种神秘主义之中看待事物。第二次是作者对于福尔摩斯的描写,加上毫无头绪的线索,让我满脑子的脚印、密室、吊起来的床、日本岛的最中心位置等等。重新读完是想给自己一个交待。讽刺的是,在读到第三篇章:追寻阿索德时,故事突然变得不那么晦涩难懂了,按图索骥般的追踪过程充满了对京都各地的描绘,详细的行程路线好像是在写旅游指南,读者跟随着“我”石冈和己不断收集线索拼凑真相,并且似乎有超越名侦探御手洗洁的趋势而暗暗得意,结果仍然是被作者吊打:收集到的线索完全没用。
在告知真相之前,作者也发出了两封挑战书挑战读者,但是我觉得没人能猜得出来吧!故事首先分别通过被害者及警察手稿,向读者叙述了惨案发生的原因和藏尸的具体过程,以及通过“我”石冈和己的角度找到了一系列可能的嫌疑人,但是最重要的手法还是御手洗洁灵光一闪想出来的。让侦探以为自己是死者之一,可能是解脱嫌疑最好的方法吧,但是作者也说了,
人死了,谁也不会怀疑,但想一个人偷偷摸摸地过日子,却是件难事。
将自己隐藏为尸体之一的方法,与《少年包青天》中的《隐逸村之谜》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其他尸体的一部分制造出的假象。但是,《隐逸村之谜》是用六具尸体的各一部分拼凑出的,由六块部分组成的假尸;而《占星术杀人魔法》则是将五具尸体按部位由上至下依次各切一刀,然后前后错开一具进行组合的结果,造成每具尸体都是被切开两刀取走一部分的假象。读者当然会认为缺少的部分是被用来制作“阿索德”,这个手法真的是想破头也无法想出来。
如果不是假钞案和被胶带贴着的纸币提醒了御手洗洁,我估计他也很难会想出来。
这几部侦探推理小说看下来,《希腊棺材之谜》给我的被愚弄感最为强烈,但是也是给出人物和线索最多的,参与感也比较强烈。我把提到的许多人物列出来,发现到最后其实一点儿用也没有,这在阿加莎的小说中也有体现。阅读侦探小说,始终要把自己放在华生医生的位置,不要想试图超越福尔摩斯。用《希腊棺材之谜》中的一句话:
你必定曾在看书的时候读到过下面这样一句话吧,因为不少成名人物——拉封丹、泰伦斯、柯勒律治、西塞罗、朱文诺、第欧根尼——早已用各种方式重复过这句话了。这句话也是特耳非的阿波罗神庙的铭言,据说是出自台利斯、毕达哥拉斯和梭伦之口。拉丁文是:Ne quis nimis。英文就是:君应有自知之明。
辛苦做注脚的翻译了,这俩兄弟的知识和阅读量真的惊人。这一大串人物里我就知道两个,他们太高估读者的水平了,还是我本身也不够水平阅读他们的书籍吧。总之,无论是文学、语言还是推理都是满满的挫败感。
从D到E一整条街道都叫做烏丸通,京都地区的柯南观众早就知道这里面有哪些含义了吧。。。
最后,在阅读日本侦探推理小说时,能够明显感受到孤独感和不被理解,对于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恐惧、社会或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等,通过侦探小说的形式借以表达出自己的感想或许也是无奈吧,正统文学也不是那么容易被世人肯定,能拿奖的也就那几个人而已。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也可以看作是和悬疑侦探小说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借用御手洗洁的话来表达一下理解的难处吧:
一个活了几十年的人,一旦决定撒手离开人世,必定有她的苦衷。多说又有什么用呢!渴望得到世人的理解和同情吗?这个世界上默默死去的人太多了。难道你是例外?你对死有不同的见解?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标签: